镇江首批整合优化类10个园区名单公布
针对省级以下园区普遍存在规模小、布局散、产业层次不高等问题,去年,镇江在全省率先启动开发园区整合优化提升工作,直击“小散弱”。经过一年的推进,第一批整合优化类园区名单及四至边界出炉,7月11日,镇江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此进行发布解读。
据镇江市发改委主任谈沁磊介绍,目前,镇江市现有园区55个,其中,省级以下园区46个,这些园区普遍存在规模小、布局散、产业层次不高等问题。“我们对现状园区实施四类管理,包括整合优化类即保留园区、转型发展类园区、限制(撤销)类园区、打造提升类园区。”
这其中,保留园区主要以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为主体,整合部分省级以下园区;部分省级以下园区由于亩均税收、产业规模等暂未达到整合优化条件,将其列入转型发展类园区;限制(撤销)类园区,部分省级以下园区由于发展空间受限、产出效益较低等因素列入其中;打造提升类园区,主要依托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发展潜力较强的园区积极打造高能级战略平台。
首批整合优化类10个园区名单为: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江综保区)、镇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丹阳经济开发区、丹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句容经济开发区、扬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扬中经济开发区、丹徒经济开发区、镇江京口经济开发区、官塘创新社区(筹)。
根据保留园区名单,结合正在编制的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划定第一批保留开发区(园区)四至边界,明确未来产业发展空间,比如丹阳经济开发区含丹阳市新材料产业园、丹阳市滨江装备制造产业园辐射联动区,句容经济开发区含句容下蜀临港产业园、句容郭庄新能源科技产业园、句容宝华凤坛创新社区、句容边城新材料产业园辐射联动区。
“结合‘四群八链’产业发展定位,每个园区明确1-2个主导产业,促进产业集中集聚发展。”谈沁磊解释,今后新增工业用地只投向保留园区,产业扶持政策等资源要素优先向这类园区倾斜,而对于列入限制(撤销)类园区的,不再安排新增工业用地指标,严格控制扩能、扩建,新上项目原则上必须落户整合优化后的园区,经提级管理评估认定为优良的项目方可在原地进行改造提升。对于转型发展类园区,镇江市将实行属地管理,在鼓励其转型为创新创业园区的同时,允许在存量土地范围内“填平补齐”“腾笼换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