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长三角一体化

本周最新

热门排行

50条”重振、18条人才支持......沪苏稳就业“放大招”

时间:2022-05-31 10:22 阅读:0 来源:长三角日报 作者:

5月29日,《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简称《方案》)正式发布,50条措施助力经济重振。其中,在保就业上,《方案》提出包括多渠道挖掘就业潜力、加大培训补贴力度、全面加强就业服务、落实各类人才计划和政策等措施。

无独有偶,29日同一天,为加快打造高水平创新集群、建设环太湖科创圈引领区,苏州高新区召开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会议,《苏州高新区产业创新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智汇苏高新·人才支持产业创新集群18条”于当日发布。

上海发力稳就业

今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共22.7万人,较去年增加2万人,增量为5年来最多,毕业生就业面临巨大压力。同时,受疫情影响,其他层面的就业压力也不容小觑。

“上海将多渠道稳定和扩大就业,落实高校毕业生见习补贴、求职创业补贴等支持政策。”《方案》提出,同时优化人才直接落户、居转户、购房等条件,吸引和留住各类人才。

对此,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凯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上海此次出台的“加快经济复苏和重振50条”,核心是保微观市场主体,推出优惠政策主要面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最终指向都是为了稳定就业,提振经济。

姚凯指出,比如针对困难行业发放消费券,可有效带动相关行业复苏,从而带动岗位需求。再比如在汽车、生物医药等领域以点带链的建设,可助推这些行业对人才的进一步需求。

在姚凯看来,“加快经济复苏和重振50条”还透露了上海当前和未来重点建设的领域。“这些行业、领域,未来将蕴藏着巨大的就业机会。”

《方案》第43条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新增就业岗位,支持有空余编制的事业单位适度增加人员招聘名额,积极通过政府购买方式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加大社区卫生和公共卫生岗位、社区工作者岗位招聘力度,鼓励各区招聘储备中小学优秀师资,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

姚凯指出,此次疫情中,上海部分社区、基层的能力有待提高,《方案》提出要“通过政府购买方式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加大社区卫生和公共卫生岗位、社区工作者岗位招聘力度”,表明上海未来将在后疫情时代,进一步加强社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尤其是社会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类似公共卫生事件。

他同时表示,《方案》提到的“鼓励各区招聘储备中小学优秀师资”,也体现了在“双减”背景下,对相关产业人员的再就业产生积极意义,并且能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

姚凯还提到,“回归体制内”是当下年轻人的一大就业倾向。政策推出可以加速一些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对事业编制岗位的进一步释放,以体现其在困难时期的社会责任感。

他认为,当前就业率不高主要存在“能力不匹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即求职者与岗位需求不匹配、求职者与岗位信息之间也存在错位的问题。对此,上海通过加大现金补贴的举措,刺激职业技能培训,实际上事关人力资本的提升。

他建议,求职者还应注重自身技能的提高,所谓“技多不压身”。高校学生不应局限在所学专业,比如理科生可以适当提升团队合作的“软实力”提升,文科生则可以向编程、大数据等行业“硬技术”拓展技能。

疫情之后,上海还需要以更大力度留才。“修复人才对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是目前的关键。”姚凯说。

苏州聚焦创新人才

不仅上海,长三角周边也发力“抢人”。

根据新政,苏州高新区给予顶尖人才一事一议,将聚焦“2+6+X”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战略科学家工作室和大科学装置建设,对顶尖人才(团队)给予最低5000万元、上不封顶的支持,并提供免费办公启动场所及租金补贴。

姚凯分析指出,苏州“创新集群18条”行政同时推出,搭建了人才和产业协同互促的有机发展生态,一方面为苏州高新区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抓手,从人才集聚、人才培育、产才融合和人才生态全方位推出了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人才支持措施,为产业创新设计所需的人才要素高质量集聚提供了政策保障;另一方面以产业创新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产业升级发展奠定基础,为人才提供了更加广阔和更具潜力的发展空间。

姚凯进一步表示,“2+6+X”现代产业体系、国家重点实验室、战略科学家工作室和大科学装置建设也将成为吸引人才特别是战略科创人才集聚的关键“硬件设施”,同时人才资金支持、人才服务提升年行动、四大行动40项活动等人才服务升级系列措施也将成为吸引人才落地生根的“软条件”。

据介绍,“创新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瞄准数字经济“新赛道”“主赛道”,围绕医疗器械、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技术、绿色低碳等新兴产业四大重点领域,大力引进一批重大产业、创新项目,加快集聚产业链条上的各类创新资源,支持各方跨界合作、协同创新,着力打造高水平创新集群,全力打造苏州产业科创主阵地。

“智汇苏高新·人才支持产业创新集群18条”着眼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需要,围绕人才集聚、人才培育、产才融合和人才生态四个方面,在政策升级、招才引智、人才供给、人才评定、博士后培养、校地合作、人才乐居、人才服务等方面推出一系列全新举措,为人才全生命周期成长发展提供硬核支持。

当前,环太湖科创圈和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加快建设,苏州高新区位于“一圈一带”交汇点上,为打造一流产业创新集群带来了重大机遇。作为科技创新主战场、高端人才集聚区,苏州高新区开发建设30年来,创新要素加快集聚,先后引进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清华大学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等100家院所平台,拥有高层次人才4.6万人,获批全国首批创新型科技园区试点、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今后,苏州高新区将实施“政策直送、人才直通、项目直达、服务直享”四大行动,通过政策解读“面对面”、校园引才“点对点”、项目落地“实打实”、优质服务“心连心”四种形式,创新开展40项活动,用心用情做好人才和企业服务,推动营造一流的人才发展环境。

姚凯表示,苏州高新区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集聚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优质科研院所和科创企业,建议未来可以扩大辐射面和影响面,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发挥产业特色优势,积极探索人才政策跨区域协同,促进区域人才要素的高效共享,对标国际,针对海外科创人才提供通道、平台和服务,努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力,在国际大循环中发挥作用。同时,注重战略科创人才梯队建设,重视青年科创人才的选拔支持和培养,推出基础研究人才支持措施,完善科创人才宽容失败机制,鼓励青年人才大胆创新、勇于试错,创造开放宽容和长期稳定的人才成长“沃土”,为战略科创人才队伍建设和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提供长久的动力和活力。


网站投稿:
wzqh2005@126.com

微信图片_20220617162037.jpg

微信图片_20220617162033

QQ截图20220617162933QQ截图20220617163021


未标题-1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