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桐乡:手握聚才引智“金字招牌” 乌镇院士之家激活创新“一池春水”
5月28日,2022年乌镇院士之家周年活动暨人才创新赋能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嘉兴桐乡举行,5位院士来到现场,近20名院士在线上参与。
作为首批浙江院士之家,乌镇院士之家目前已集聚48名入家院士,且促成27位院士与桐乡企业与产业项目合作,引进院士领衔及高层次人才领衔的新兴产业项目落地28个,预计到2022年年底,引进企业累计产值将超15亿元。手握聚才引智“金字招牌”,乌镇院士之家是如何激活创新“一池春水”的?
用好金字招牌,擦亮“创新蓝”
浙江在“十三五”期间深入实施“院士智力集聚工程”,在全国率先建设一批“浙江院士之家”,将服务企业的模式由“点对点”升级为“点对面”。首批建成了8家,2020年9月正式命名挂牌,乌镇院士之家便是其中之一。
所谓“院士之家”,就是通过打造一个适宜乐居生活、创业创新的温馨家园,发挥其建家引智的作用,来集聚一批院士专家,形成学术研讨、技术攻关、成果转化、项目引进等多功能的院士创新联合体,以促进技术突破、推动产业升级。
乌镇院士之家坐落在美丽的桐乡乌镇,既是学术交流、产业对接的高端平台,也是院士休闲的温馨港湾。5月28日,这个大家庭又迎来两位新成员,他们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高翔、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世鹏,院士资源的持续汇聚,让人才乌镇的名片越发亮眼。
高翔被誉为保卫蓝天的“急先锋”,在能源环保领域扎根30多年,高翔一直在探索更有效更清洁的能源利用方式和更高效的污染治理技术。高翔是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院长,他与嘉兴、桐乡不少企业一直有着深入的合作,进入乌镇院士之家大家庭,让他见到了曾经的老师,还有熟悉的朋友,这让他有了回到家的感觉,接下来,他表示要持续从浙江大学带科研团队到桐乡,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既带动当地产业的发展,又培育一批创新型人才。
拿到“浙江省院士之家”这块金字招牌,乌镇院士之家在引进院士专家、开展学术交流、孵化科技成果、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浙江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武传宇点赞道:“乌镇院士之家在近三年的建设中呈现出了平台的优势、体制机制的优势、交叉创新的优势等多项优势,尤其是对院士之家、院士产业园、院士产业发展基金三位一体的体制机制创新,快速汇聚优质创新资源,形成了强大的人才效应,为其它院士之家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可借鉴的经验。”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在5月28日的活动中,除了有新院士进家,还有一批新的产业项目和高层次人才项目落地。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松林领衔的未来智能电子测试设备产业化项目现场签约,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超3亿元。“今后,手机出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安装等信号测试中用到的仪器,都将打上乌镇智造的烙印。”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云海说,庄松林长期从事应用光学、光学工程和光电子学的研究,借助他的团队力量,将有力助推乌镇测试仪器产业的发展壮大。
引来一位院士,撑起一片产业。借助“乌镇院士之家”的磁吸效应,乌镇还打造了院士产业示范园,推出院士产业发展基金,一站式的服务和创新环境,吸引优质项目纷纷落户,2021年已落地项目实现产值超5亿元。经过两年的孵化培育,乌镇目前有顶尖人才领衔产业化项目5个、年产值超亿元企业2家、规上工业企业4家,快速崛起高精尖产业集群。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大卫·韦茨入住“乌镇院士之家”后,由他领衔的生物科技项目随即落户乌镇,深入开展微流控技术在产学研各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如今已完成1.8亿元融资,拓展了乌镇在单细胞测序领域的新发展。浙江某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拥有15年机器视觉产品应用和研发经验,在2020年6月落户乌镇后,当年就成为规上企业,2022年产值有望突破1亿元。
政策赋能,给创新撑起保护伞。桐乡还成立规模1亿元的院士产业发展基金,同时联合多家银行提供总授信额50亿元的投贷联动支持,专项支持院士及高精尖人才的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落户。“全周期的金融支持,让我们底气更足。”嘉兴某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神文浩说,公司落户后获得院士产业发展基金2000万元的投资,这为项目发展按下了快进键,眼下,随着公司年产1.5亿件锂电封装安全模块建设项目的加速推进,2022年产值有望增长到8亿元以上。
人才强链,链出发展新动能。新材料是桐乡大力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集聚了多家龙头企业。眼下,经乌镇院士之家引进的清焓科技项目,通过差异化发展,正放大这一优势。2021年的“红船启航杯”清华校友三创大赛上,浙江某科技有限公司凭借新一代具有高效稳定电热转化性能的纳米智热芯材料技术,拿下先进制造类别一等奖,当即落户桐乡进行产业化。目前,该公司首条年产能100万平方米的新型采暖建材示范线加快建设,已经与多家桐乡本土企业形成合作,“家纺布和板材与我们的芯片结合,就能变成发热的沙发布和发热地板,既低碳又环保。”该公司董事长王昕满怀信心地说,依托桐乡庞大的材料产业集群,公司能够与上下游企业形成良好的协作,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