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总编在线 >> 聚集国内

总编在线

本周最新

热门排行

邮件包裹涉重大跨国案件被拦截?大学生两周内被深度洗脑险失150万元

时间:2023-11-30 17:17 阅读:0 来源:东方网 作者:凌婧怡

     身处大洋彼岸的留学生接到“快递公司”电话,称其有重要包裹被拦截、个人信息被泄漏。两周时间里,在层层话术之下,留学生深陷其中、执迷不悟,误以为真卷入了一起重大跨国案件……近日,浦东警方劝阻一起跨境百万诈骗,保住受骗者150万元。

        “警官同志,我孩子在国外念书,他好像遇到骗子了,不停让我帮他转钱,我劝都劝不动!”近日,浦东公安分局张江高校派出所接到市民张女士求助,称其孩子李某是辖区某高校大学生,目前在国外交流学习,最近接到了疑似诈骗分子的电话,要求其转账150万元。这熟悉的诈骗话术、相似的套路情节,立马引起了校区民警黄燕琼的警惕。

    然而,在骗子的深度洗脑下,学生李某始终深信不疑,不管母亲张女士如何劝说,他依然听不进去,甚至反过来“教育”张女士。

      情急之下,民警黄燕琼让张女士把自己的微信和手机号码发给了学生李某。过了2个多小时,身处大洋彼岸的李某终于添加了民警微信。看到这是其母亲张女士转发的、微信帐号昵称后还有“上海市反诈中心”的字样,李某似乎松了口气,瞬间放下了戒备,向民警说起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大学生李某在11月10日接到了“快递公司”电话,称其一邮件包裹在中国福州被拦截,内有5本护照、银行卡及相关书籍等物。随后,便有所谓的“公检法”工作人员与李某联系,称其涉及一起重大跨国案件,只有支付150万担保金才能幸免于事。整个“洗脑”过程历时整整两周,年轻的李某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反诈意识,一时间深信不疑。

    为了避免时差带来的影响,民警黄燕琼顾不上吃饭立刻拨打了这通“越洋反诈电话”。经过层层抽丝剥茧和耐心劝导,终于将疑点各个击破,让“洗脑话术”背后的诈骗陷阱水落石出。

      “李同学,遇事不必慌张害怕,没做亏心事,怕什么鬼敲门!只身在外学习,一定要注意安全哦!”民警笑着结束了这通几十分钟的“越洋反诈电话!”

       经过耐心劝阻,学生李某恍然大悟,终于意识到自己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谢谢警官,听完你的宣传后我受益匪浅,以后一定会多加小心的。”

    警方提示: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切实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网站投稿:
wzqh2005@126.com

微信图片_20220617162037.jpg

微信图片_20220617162033

QQ截图20220617162933QQ截图20220617163021


未标题-1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