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抢占“数字枢纽”:“四港”联动智慧物流云平台强势领跑
近年来,浙江省围绕“陆海空网四位一体”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大力推进“四港”高效联动,立志打造浙江交通强国建设新名片,已取得一定成效。
早在2019年,浙江省就结合自身特点创新编制《加快推进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联动发展建设方案》,明确以海港为龙头、陆港为基础、空港为特色、信息港为纽带,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益,加速多式联运发展,谋划部署打造四位一体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构建现代运输大物流体系。
浙江多式联运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这为宁波舟山港打造一流强港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业内人士对此持积极乐观态度。
宁波舟山港位于浙江省沿海,货物吞吐量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
该省内河集装箱吞吐量从2010年的2,700标准箱增加到2019年的950,000标准箱。
近年来,浙江构建了以宁波舟山港为核心、杭州湾港口和浙江东南沿海港口为两翼的空间布局,将义乌陆港与内陆港口连接起来,形成多式联运,为“四港”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浙江省通过提前布局,积极推进设施联通、标准联接、信息联网、企业联盟、多式联运。并以物流数字生态为导向,全面打造海陆空全要素物流数据交互通道功能,积极增强数据集聚联通效应,持续深化市场影响力,着力构建以“四港”联动智慧物流云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为核心的浙江省数字物流生态圈,构建开放互通、联动高效、绿色智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浙江省”四港”联动战略部署是通过“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以海港为龙头、陆港为基础、空港为特色,以物流大生态平台为基础,强化信息港的纽带衔接功能,聚焦浙江省内工贸物流企业、海运物流、仓储等局部市场为切入点,构建“1+5+N”体系架构。
通过大数据、智能AI、区块链等新技术加持,积极赋能物流标准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应用,构建海运、公路、空运、铁路、多式联运五大物流信息服务应用体系,实现浙江省海陆空物流数据的采集、集成和应用服务“一张网”。
目前,平台已建有物流管家实现物流一站式查询服务,全流程可视;物流数据交互中台,实现海运、跨境班列及航空物流订舱、箱单、舱单、提单和结算的一站式集约操作能力,及时跟踪,动态查取;以及内河集装箱内贸货运、物流园区仓储、大宗货物公转水、海铁联运服务等多式联运物流商城及区域赋能的数字化产品,实现数据联通共享、安全交互线上无忧交易。
平台与温州“四港”联动平台、义乌第六港区、嘉兴海河联运在线等系统平台多跨协同,实现物流服务的全省集成延伸;平台已服务浙江省内企业超10000家,并以点带面在浙江省全面推广应用。
平台打通行业主体间系统互联互通和物流数据全要素汇集,并融合信息化技术,有利于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交通物流行业深度融合,助力构建规范化、智能化、便利化、安全化的浙江省数字物流链生态圈,促进社会物流降本增效。
平台以数字技术引领物流发展方式,以低碳理念践行可持续发展。公铁水内贸货运网络计划前期打造覆盖长江、淮河、京杭大运河和浙江水系等主干航道沿岸城市的内贸货物集装箱多式联运体系。联通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山东和河南等10个省市主要内河码头,并通过各内河码头延伸的公路网络和铁路网络,辐射华北、西北、西南等公路港和铁路场站。后期伴随国内水运网络提升,进而组建包含汉江、赣江、西江等水系流域的全国公铁水多式联运系统。
2023年3月,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印发《关于落实“三个一号工程”强力推进交通领域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行动方案》为进一步创新“四港”高效联动模式,进一步明确指出:建成宁波—金华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支持杭州、温州申报国家试点。积极推动全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开通示范线路20条以上,海铁联运量超300万标箱、江海河联运量超360万标箱,铁路、水路货运量占比超35%。打造金甬铁路全国首条双高示范线。升级“四港”智慧物流云平台,平台企业用户达1.5万家。
据悉,未来平台将进一步发挥物流公共服务属性,增强全社会物流资源协作与交易的便利度,助力交通强国试点建设,实现平台全国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