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八家物流企业荣获全国数字化仓库试点企业
八家物流企业是:江苏凤凰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安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市金盾押运护卫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南京长安民生住久物流有限公司、南京万纬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南京联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望亭远方物流有限公司、扬州泰富港务有限公司。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线上出席会议,并以《“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为纲领,围绕数字化仓库、电子仓单、数字供应链平台集群建设,推动我国数字供应链高质量发展发表主题讲话,并重点就构建数字供应链数据体系提出六项原则。
一是健全政策顶层设计。围绕“数据二十条”不断丰富完善数字供应链数据要素各方面制度体系和配套政策,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成立“数字仓储分会”,负责打造“1+N”数字供应链电子仓单数据基础制度体系。
二是推进实施试点示范。在有条件的区域和领域开展数字供应链电子仓单数据要素流通使用的试点示范,推动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三是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构建多层次、多元化数字供应链电子仓单数据要素市场生态体系,统筹电子仓单数据服务市场体系建设,规范电子仓单数据服务管理,推进电子仓单数据服务平台和数据商功能分离。
四是夯实数据要素基础设施。探索建设全国一体化电子仓单数据要素登记存证平台,推进数字供应链数据要素领域创新平台布局。
五是强化数据要素高质量供给。健全完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促进制定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服务社会公共管理,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学习政策工具箱,支持大型央企国企、大型互联网企业加大数据流通使用,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六是加强工作整体统筹力度。发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行业引领的作用,促进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数字供应链协同联动,定期对电子仓单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情况进行评估,适时进行动态调整,推动数字供应链电子仓单数据基础制度体系不断丰富完善。
构建数字供应链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是新时代我国现代供应链改革开放事业持续向纵深推进的标志性、全局性、战略性举措,有利于充分发挥数字供应链数据要素作用,赋能产业链实体经济,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韧性发展;有利于做强做优做大数字供应链经济,应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构筑国际供应链竞争新优势;有利于统筹分配数字供应链效率与公平,推动全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促进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提高数据要素治理效能,助力国家供应链体系和供应链能力的现代化建设。
相关新闻阅读——
第二届数字化仓库创新论坛暨2022国际数字供应链发展论坛举行
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数字深度赋能仓储行业,12月28日,第二届数字化仓库创新论坛暨2022国际数字供应链发展论坛在线举行。
论坛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办,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中物联物联网专委会)、全国物流与技术标准委员会秘书处、中物联物流企业评估办公室、中物联国际合作部联合承办,葛洲坝集团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六六云链科技宁波有限公司协办。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欧洲采购商学院院长BernardGracia,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宋华出席主论坛并做主题演讲;全国物流与技术标准化委员会秘书长李红梅,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北京工商大学教授何明珂分别对《数字化仓库基本要求》《数字化仓库评估规范》两项行标起草情况和中物联数字化仓库试点单位(第五批与第六批)名单进行了宣读。深圳前海联合交易中心总裁董峰、葛洲坝集团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德华、六六云链科技(宁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帆、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产业数字金融部一室主任刘凡发言,论坛由中物联物联网专委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吕忠主持。
论坛围绕“数字化仓库”“电子仓单”“数字供应链平台集群”关键词,深入研讨以数字化仓库建设,电子仓单应用为基础的网络云仓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网络运输平台、电子口岸平台等数字供应链平台集群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布局,帮助城市、园区、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中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蔡进以“数字化仓库建设、电子仓单应用是数字供应链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为题进行了演讲。他介绍了此次论坛在《“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发布后举办,旨在贯彻相关精神,帮助仓储企业开展数字化仓库建设、应用电子仓单及开展数据增值服务。他指出,为保障电子仓单为代表的数字供应链数据的规范服务,中物联将按六个原则推动数字供应链电子仓单数据体系建设:一是健全政策顶层设计,在中物联成立“数字仓储分会”,负责打造“1+N”数字供应链电子仓单数据基础制度体系;二是推进实施试点示范,推动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三是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构建多层次、多元化数字供应链电子仓单数据要素市场生态体系;四是夯实数据要素基础设施;五是强化数据要素高质量供给;六是加强工作整体统筹力度,发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行业引领的作用,推动数字供应链电子仓单数据基础制度体系不断丰富完善。
汪鸣以“‘十四五’物流发展与数字化导向”为题进行了主旨演讲。他指出在《“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中,智慧物流及物流数智化贯穿始终,其核心是“精准聚焦现代物流发展重点方向”“加快培育现代物流转型升级新动能”“深度挖掘现代物流重点领域潜力”这三部分。在“精准聚焦现代物流发展重点方向”中,汪鸣分析,没有数字化赋能对物流各环节紧密衔接,就无法加快物流枢纽资源的整合和建设;构建“四横五纵两沿十廊”的国际国内物流大通道依然需要数字化;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要通过枢纽整合聚集资源,对数字物流的要求更高。数字物流不仅仅只是物流的特征,而是整个物流发展和创新的基础条件,抓数字、促服务成为“十四五”物流发展中的重点。
BernardGracia做了关于物流与采购未来发展困境的分析,提出“前进还是后退”这一灵魂问题。他指出,疫情使见面采购更为困难,每个人都需要强大的领导力负责个人所承担的项目,数字化工具可以帮助采购人员在“成本”和“脱碳”的双重压力下找到平衡。
宋华指出近年来供应链金融得到迅猛发展,从量变到质变,主要体现在“协同推动”“数据信用”“多元目标”三方面。但供应链金融面临的挑战依然严重,要重塑数字信用。他指出,数字信用不是数字技术应用或者利用数字技术来画像,而是借助于综合性的数字技术实现交易全过程实时、透明、多维交叉的反映和管理,进而确保供应链交易的真实、高智能,最终确立交易信任。要关注场景创新、流程创新、要素创新三个层面;拓展方向在于产业供应链韧性建设以及产业供应链的可持续化与双碳化。此外,宋华强调“流动中的物的信用”也很重要,要全面清晰把握供应链资产的变化、移动、转换和增值,最终实现对资产流动过程的信任。
李红梅对《数字化仓库基本要求》《数字化仓库评估规范》两项行标起草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宣读起草单位和起草人。她介绍,两项标准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提出、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已由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发布。是由中物联物联网专委会牵头组织多家企业联合起草的。
何明珂对中物联数字化仓库试点单位(第五批与第六批)名单进行宣读,两批企业共100家。
董峰、姜德华、张帆、刘凡分别以“打造国家级现货平台以交易为核心重塑供应链金融生态链”“现代供应链全场景建设数智化重塑供应链韧性”“基于数字供应链的电子仓单创新实践”“以产业数字金融模式赋能电子仓单业务创新”为主题进行了发言。
主论坛最后,吕忠介绍了数字化仓库和电子仓单的标准建设内容。
28日下午,分别以钢铁数字供应链、制造业数字供应链、数字物流园区与生态、数字供应链平台、跨境电商数字供应链的创新发展为主题的五场分论坛同时在线举行,将数字化深入赋能细分领域,得到参会人员的好评。
来自国家部委的领导;流通、金融保险、科技领域中的企业代表,行业专家;物流枢纽城市开发区、自贸区、物流园区、保税区的管委会、招商局代表等约600余人共同参会。